单项选择题1914年6月28日,塞尔维亚青年普林西波刺杀奥匈帝国的皇储斐迪南大公和他的妻子,这就是著名的萨拉热窝时间。很快,该事件成了帝国主义发动战争的借口,普林西波维护民族独立的美好愿望也随之破灭。1914年,俄、德、英、法等国纷纷宣战,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。从萨拉热窝事件中,我们应该充分认识到()

A.战争是维护民族独立的唯一手段
B.突发事件对人类和平的威胁
C.列强的争夺中,民族独立无法实现
D.个人意愿与民族利益无法调和


您可能感兴趣的试卷

你可能感兴趣的试题

1.单项选择题

下图是“欧洲两大帝国主义集团对峙图”图中所表示的军事集团是()

A.三国同盟
B.北大西洋公约组织
C.三国协约
D.华沙条约组织

2.单项选择题1914年6月,一个偶发事件点燃了一场燃遍全球的战火,这个偶发事件是()

A.萨拉热窝事件
B.凡尔登战役
C.国会纵火案
D.德国突袭波兰

4.单项选择题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,英国失去了其对外投资的四分之一,法国失去了三分之一,而德国则失去了其全部对外投资。由此可见,第一次世界大战()

A.解除了欧洲对殖民地的控制
B.削弱了欧洲的经济实力
C.造成了欧洲的政治危机
D.使美国成为世界霸主

5.单项选择题向阳同学围绕三国同盟、萨拉热窝事件、凡尔登战役收集资料,你认为他想研究的历史事件是()

A.美国独立战争
B.法兰西第一帝国
C.克里米亚战争
D.第一次世界大战

9.单项选择题英国学者安德鲁·波特说:“当英国人从陶醉中惊醒,猛然看见帝国上空的夕阳时,新的太阳已经在大西洋另一端的美洲大陆上升起。那将是世界大国命运的国家类别时间又一次兴衰消长。”引起“又一次兴衰消长”的主要原因是()

A.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成为世界工厂
B.经济危机加剧了资本主义国家对世界市场的争夺
C.英国世界工厂的地位受到严重挑战
D.第二次工业革命加剧了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的不平衡

10.单项选择题

下图反映的情景主要表明第二次工业革命()

A.提高了生产效率
B.拉大了贫富差距
C.改变了生活方式
D.加速了战争爆发

最新试题

彼得一世将改革工作分三个阶段进行:1700—1707年为积蓄力量的阶段,1707—1714年为俄国兴盛和荣耀的阶段,1714—1721年是建立良好秩序的阶段。材料说明改革具有()

题型:单项选择题

通过历史课的学习及史料的收集,我们了解重要的历史人物在历史上的贡献。“美国总统”、“主张用和平的方法,逐步限制奴隶制,最终达到废除奴隶制的目的”由此判断他是()

题型:单项选择题

下面为巴黎公社委员会委员(实际数量共64人)来源统计图。这体现出巴黎公社()

题型:单项选择题

某学习小组以“转型的欧洲”为研究主题,绘制了如下思维导图。导图中①、②、③空白处填写正确的是()

题型:单项选择题

“第一次工业革命时,许多技术的发明来源于有实践经验的工匠。这个时期的科学和技术尚未真正结合。第二次工业革命时,所有的发现成果都是科学研究运用于生产而创造出来的,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原理得到了充分的体现。”材料旨在强调第二次工业革命()

题型:单项选择题

如图,该铁路作为国家“十三五”铁路规划建设项目,建成后,将结束红色老区巴中市境内尚无高速铁路的历史,使三座城市一举成为“西三角”的轴心。使人类迈入了铁路时代的是()

题型:单项选择题

19世纪中叶,美国对外来移民来者不拒,欧洲的农民、熟练的手工业者,甚至产业工人纷纷携带工具和技术纷至沓来。这些移民的到来()

题型:单项选择题

“19世纪欧洲这种运输设施的开展,使先前未曾开发地区卷入世界经济活动内,更因其克服运输量、畜力、季节及移动速度等限制,工业革命成果得以扩大”。“运输设施”最有可能是()

题型:单项选择题

1871年日本设立文部省,统辖全国的教育事业。1872年,文部省颁布了第一个教育法令——《学制》,确立了从小学到中学、大学的学校体制。1873年,振兴实业教育,兴办了采矿、工业、农业、商业等实业学校。积极引进欧美先进科学技术,聘请外籍教师,培养造就高级科学技术人才。上述材料反映了明治维新期间日本教育改革的特点有()①建立较完备的学校教育体系②向西方学习③政府主导④强调效忠天皇

题型:单项选择题

18世纪60年代以后,世界面貌发生巨变,展现出一派崭新的景象:工厂里机器在轰鸣,江河中轮船在航行,铁路上火车在奔驰。这些新景象的出现主要得益于()

题型:单项选择题